
12月24日,《人民日报》03版以《老工业区“长出”新产业》为题,聚焦湖南株洲清水塘,全面报道清水塘转型发展新业态之路。
报道写到,作为老工业基地,株洲清水塘高峰期曾聚集上百家以冶炼、化工为主的企业,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,也带来沉重的污染之痛。湖南持续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,到2018年底,区域内261家企业全部关停退出。
转型发展迫在眉睫。如何转?用好旧厂房、开发新业态,是工业遗产文化保护的重要方式,也是值得深挖的就业增长点。在工业企业整体搬迁改造的同时,株洲同步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。通过多年努力,湘江清水塘段水质提升到Ⅱ类、老工业区退出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、城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……曾经“黑乎乎、灰蒙蒙”的城市,逐渐变得“绿油油、水灵灵”。
再现美丽容颜,清水塘有了发展文旅产业的底气。株洲进一步丰富清水塘老工业区的文化业态,利用旧厂房、车间、烟囱等设施,建设城市公园、文化创意街区、非遗集市、特色商业综合体等。老工业区大变身,迸发更多活力。
报道写到,作为老工业基地,株洲清水塘高峰期曾聚集上百家以冶炼、化工为主的企业,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,也带来沉重的污染之痛。湖南持续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,到2018年底,区域内261家企业全部关停退出。
转型发展迫在眉睫。如何转?用好旧厂房、开发新业态,是工业遗产文化保护的重要方式,也是值得深挖的就业增长点。在工业企业整体搬迁改造的同时,株洲同步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。通过多年努力,湘江清水塘段水质提升到Ⅱ类、老工业区退出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、城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……曾经“黑乎乎、灰蒙蒙”的城市,逐渐变得“绿油油、水灵灵”。
再现美丽容颜,清水塘有了发展文旅产业的底气。株洲进一步丰富清水塘老工业区的文化业态,利用旧厂房、车间、烟囱等设施,建设城市公园、文化创意街区、非遗集市、特色商业综合体等。老工业区大变身,迸发更多活力。

2024年6月12日拍摄的三一硅能株洲5GW光伏制造基地生产车间。(图片来源新华社)
报道指出,株洲将清水塘片区定位为“新能源·装备产业新城”,主动拥抱新动能,加速布局智能制造等新产业。三一能源装备产业园、中车株洲所双碳产业园、中车电动等重点企业和园区,纷纷在清水塘落户,持续扩大片区的产业规模和就业容量。
值得注意的是,该报道还配发快评《清水塘因何变“清”“新”》。快评说,清水塘之变,源自湖南株洲城市发展理念之变。清除“污染源”,打扫“旧底子”,注入“新活力”,宜业、宜居、宜乐、宜游,清水塘老工业区的成功转型升级,是新发展理念的积极实践,也是“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的生动写照。
目前,清水塘片区正在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“后半篇”文章,打造以双碳理念为核心的新能源·装备产业新城。片区在新能源产业领域,已签约项目5个,其中世界500强1家,中国500强1家,中车系企业3家。2024年,中车电动总部签约、中车株所风电事业部入驻双碳大厦,打造央企双碳双总部基地,中车双碳产业园一期项目电驱产业园建成即将投产(预计投产后产值达25亿元,到2027年产值将超75亿元),中车双碳配套厂房5.5万平方米完成签约,中车双碳产业总部集群初见雏形,为株洲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赋能。(清水塘投资集团)
报道指出,株洲将清水塘片区定位为“新能源·装备产业新城”,主动拥抱新动能,加速布局智能制造等新产业。三一能源装备产业园、中车株洲所双碳产业园、中车电动等重点企业和园区,纷纷在清水塘落户,持续扩大片区的产业规模和就业容量。
值得注意的是,该报道还配发快评《清水塘因何变“清”“新”》。快评说,清水塘之变,源自湖南株洲城市发展理念之变。清除“污染源”,打扫“旧底子”,注入“新活力”,宜业、宜居、宜乐、宜游,清水塘老工业区的成功转型升级,是新发展理念的积极实践,也是“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的生动写照。
目前,清水塘片区正在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“后半篇”文章,打造以双碳理念为核心的新能源·装备产业新城。片区在新能源产业领域,已签约项目5个,其中世界500强1家,中国500强1家,中车系企业3家。2024年,中车电动总部签约、中车株所风电事业部入驻双碳大厦,打造央企双碳双总部基地,中车双碳产业园一期项目电驱产业园建成即将投产(预计投产后产值达25亿元,到2027年产值将超75亿元),中车双碳配套厂房5.5万平方米完成签约,中车双碳产业总部集群初见雏形,为株洲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赋能。(清水塘投资集团)